近幾年,條件優越的寄宿學校,越來越多地受到家長的關注。寄宿還是走讀?讓不少家長陷入糾結。
寄宿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,但也有家長認為寄宿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。對此,本報記者專程對老牌全寄宿學?!贾菔袑嶒炌鈬Z學校小學部校長陳蓋明進行了訪談,聽這位寄宿專家理性地談談寄宿。
名校長 陳蓋明
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校長,中學英語高級教師,江干區第二屆“教壇中堅”,獲2014年度浙江省民辦中小學優秀教師,“下沙新城教育之星”。曾擔任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中小學英語教研員和江干區第七屆、第九屆和開發區首屆教學專題論文中小學英語評委。主持英語課題《讓英語走進學生生活》獲杭州市第二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成果二等獎。
在校在家190:175
寄宿學生并不缺家人陪伴
“孩子上寄宿學校,我會不會少了個兒子?!辈簧偌议L一提到寄宿制學校,總會有這樣的擔憂,尤其是年輕媽媽們,考慮到一周七天,有五天見不到自己的孩子,更是舍不得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。
“看到過太多文章說寄宿制學校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疏離,但其實這樣的想法都來自家長的單方面想法?!标愋iL說,“一年365天,仔細計算下,寄宿在校的時間約為190天,僅比在家的時間多了不到20天。如若說是寄宿制讓親情疏離,不如理性思考下家長是如何陪伴孩子的?!?/span>
“實際上不少家庭,孩子寄宿以后,家庭關系的質量還改善了?!标愋iL笑稱,可能是“物以稀為貴”,因為彼此見面的頻率變低,所以在一起的時間質量就會變高。
更重要的是,家長不用再念叨孩子做功課,或者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,不應該做什么,學校的老師會做這個工作,所以孩子們把與家庭相處的時間與更多更積極的事情聯系在一起了。
“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,但如今我們很多父母都只是在簡單地‘陪’,而不是在真正的”伴“。就拿現在最讓家長頭疼的陪寫作業來看,是不是家長沒有辨明自己的身份呢?和孩子一整天、一整晚地待在一起,但一直揪著孩子的功課不放?!标愋iL說。
“當然,上寄宿學校不代表家長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責拋給學校,自己做‘甩手掌柜’,”陳校長說,家長也應該與學校多聯系,加強家校合作。比如,目前杭實外每周都有生活選修課是由孩子們的父母來上課的,從備教案、準備教具到正式上課,家長們發揮自己的才能,也理解老師們的辛苦;孩子能收獲更多老師教不了的知識,對自己的爸媽也是更加崇拜。
多了許多兄弟姐妹
集體生活帶來獨立思維
走進杭實外一年級孩子的宿舍,你會被房間的整潔所震撼。
整潔的床鋪、衣柜,連公共區域的臉盆、每一件洗漱用具都擺放得井井有條。每張小小的床鋪上還放著一個孩子最喜愛的玩具娃娃。
“眾所周知,寄宿制生活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,使孩子變得更獨立,特別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”陳校長說,寄宿的孩子遇到問題,第一步一定是自己解決,如果解決不了,才會找老師、同學協助一同解決。
陳校長打趣地說,“像現在很多爸媽每天都會問孩子‘晚飯吃什么’,而經常得到的回答是二個字‘隨便’,這句話在我們學校的孩子身上很少能聽到?!焙紝嵧庑W部的食堂,每餐都是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,從一年級進校開始,孩子就需要自己端盤子去挑選自己要吃的菜。
那凡事自己解決,不依賴人的孩子會不會都把苦都憋在心里,變成“孤立”的孩子呢?對于這個問題,陳校長表示,寄宿制學校屬于集體生活,一個寢室、一個班級的孩子都是“兄弟姐妹”,同伴之間相互陪伴,相互幫助,相互吸取正能量,孩子們會變得更加堅強樂觀,心理也會更強大。
陳校長舉了個例子,一年級剛開始住??偸菚泻⒆涌拗牖丶?,他見過一個女孩子安慰另一個孩子:“你別哭,我也想家,但我沒哭?!笨拗暮⒆恿ⅠR就停止哭泣。陳校長說,后來他也試過這招勸孩子,發現并沒奏效。原來,同伴才是最好的老師,集體生活能讓榜樣的力量無處不在。
什么樣的家庭適合寄宿制學校?
“選擇寄宿要考慮三個要素”,陳校長說,“人、時間、教育技術,缺一不可,否則,選擇優質寄宿會是明智之舉?!?/span>學校里有很多來自高收入創業者、高端管理人員、高校教師“三高”家庭的孩子,他們的爸媽都有高學識,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想法、懂教育,但他們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。而學校的培養理念又正好與他們想要的相符,這樣的家庭子女最適合就讀寄宿學校。
其次,陳校長談到,還要看看孩子的個性是否符合寄宿要求。寄宿制學校是個大集體,孩子能不能快速地融入,適應集體生活,對待別人是不是尊重、友善,這些也是家長應該考慮的。此外,寄宿生活有較多的自由安排空間,做事有計劃、獨立、專注的孩子更適合寄宿生活。
當然,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意愿。陳校長也建議,家長不要光憑自己判斷、決定,也要與孩子多溝通。如果孩子實在不愿意離開爸媽,不能適應寄宿生活,家長若是硬逼著把他(她)送進寄宿學校,會給孩子產生一種“爸媽把我扔在學?!钡男睦硎?。
▲陳校長跟孩子們在蝴蝶園
名校長建議:
選擇寄宿要有備而來
如果家長和孩子已經決定要選擇寄宿制學校了,陳校長也有幾點建議送給大家:
第一,讓孩子學會自理,自己吃飯、刷牙、洗臉、穿衣,適度給孩子一點“寂寞”,讓孩子單獨睡覺。
第二,讓孩子“專注”,給孩子單獨的空間,沒有電視、電腦等,能單獨完成一幅畫,單獨完成一件事等。(認真不等于專注,認真,孩子成績不一定好,但專注,孩子的成績肯定不差。)
第三,讓孩子學會交際,學會交朋友,學會跟同伴一起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