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沒有發現
這兩個“德”字有什么區別???
那么,你覺得哪一個是錯別字呢?
別急,先聽小編來侃侃
“德”字的“前世”吧
“德”的甲骨文
由外面四個折角和中間部分組成,
表示大道直行;
“德”的本義為:看清道路的方向,
沒有困惑迷誤,大道坦然直行。
“德”字最早的寫法
發現于周代青銅器上
而后至唐初,
“德”字一直是沒有一橫的,
連唐高祖李淵
在給新生兒李世民寫得祈文中,
用的都是沒有一橫的“德”字哦▽
到了中唐時期,在篆書中
出現了 “德”字加了一橫的寫法,
并且這種寫法在書法創作界流行起來。
從此,“德”變成了多寫字。
直到康熙字典中,情況顛倒,
將有一橫的“德”列為規范字,
而無一橫的“德”卻成為書法體。
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。
現在有一橫的“德”字
成為我們日常標準用字,
而另一種“德”
漸漸只存在于書法作品中。
不過一些老店招牌還是可以看到哦,
比方說“全聚德”的招牌??,
你可以去找找看哈~
所以說,
其實兩種德字都不是錯別字
你答對了嗎???
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的同學們
就在浙江少兒頻道小智情報站推出的
“大地學堂” 科普課堂上,
從中國美院的老師那里
學到了“德”字的演變。
來自中國美院學工部的李瀟老師
指導大家寫好毛筆字“善”、“德”,
并給大家指出了書法“德”字的不同。
同學們練得可認真啦~
自古書畫不分家,
美院的李萃老師還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國畫課,
教同學們用國畫技法畫葫蘆。
這么精彩的課~
我一眼都不能錯過??
我要畫七個葫蘆~
以后再畫它們長大的樣子??
看!我是不是畫得很棒~
中國美院藝術現象學研究所陳驍博士還帶來了
“春天的問候”課堂,
讓我們跟著中國美院繪畫藝術學院的
蔡心怡和於波杰兩位老師一起,
親手制作一份小禮物,
當做春天的紀念吧~
先在校園里找到自己喜歡的葉子,
然后在樹葉上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,
可以有多種顏色哦。
接著,將樹葉小心翼翼拓印在明信片上。
獨一無二的、美美的明信片就完成啦!
沒想到隨處可見的落葉
也能變成這么美的作品吧~
通過大地課堂
同學們了解了“德”的由來
而在接下來種植小智豆的過程中
他們將知道種植不易
深刻明白到粒粒皆辛苦,
一飯一粟來之不易的原因
讓我們一起守護他們成長吧~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