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8年11月17日 C08版
記者 姜曉蓉 通訊員 吳夢
最近,不少學校都在進行階段性測試。前幾天,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的不少家長都在朋友圈里轉發一封信,信的標題是《最是書香能致遠》,作者是杭實外的吳素也老師。信中,吳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家長理性面對孩子的成績,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,讓不少家長很有感觸。
吳老師現在教四年級語文,也是四(5)班的班主任。上周五晚上,吳老師寫下了這封1200多字的長信,發到了家長群里。家長們讀完,回復最多的兩個字,就是“感謝”。
下面是信的內容節選——
今天下發了試卷,相信各位寶爸寶媽都收到了??吹皆嚲淼哪且豢?,估計幾家歡樂幾家愁。但不論怎樣,孩子是自己的,也絕對是親生的。所以請告訴自己:科學地面對分數,理智地面對得失,合理地做好規劃!
隨著年段的升高,孩子們慢慢進入高段,迎來學習爬坡的階段。無論是課程內容本身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,都開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。這種變化有這個年齡特有的心理變化,也有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,無論是良性的還是不良的變化,我都希望在你我的共同教育下,引導孩子朝著良性的方向去改變、發展。這,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愿景!
隨著年段的升高,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體現在課外閱讀的積累理解上。從本次測試就能看出,課外閱讀3篇,分值40,習作30分,可以說卷面的70分都來自課外閱讀積累。五年級開始,分值為20(基礎)、40(閱讀)、40(習作),課內考得越來越少,課外考得越來越多。這樣一來,平時閱讀量大的孩子的優勢會慢慢顯露出來。相反,沒有閱讀量的孩子,會慢慢產生各種學習障礙。讀不懂文章的意思,理解不了詞語、句子所表達的深層含義,習作時無話可寫……這是狹隘地、功利性地看待閱讀對于語文學科的影響。事實上,閱讀是影響并陪伴我們一生的好習慣!
記得年幼時,第一次接觸到的書應該是連環畫、《兒童畫報》,花花綠綠的圖案,瞬時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另一世界的窗,從此一發不可收?;蚨嗷蛏?,書中的人物、思想對后來的自己和生活還是有所影響。始終相信,被書本浸潤過的頭腦,會比較睿智、有主見、有思想。當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,不會那么容易迷失方向;當生活中遇到挫折苦難時,不至于輕言失敗。也許你會想,就這樣而已嗎?多讀點書也不過如此。是的,就這樣而已。但又絕不僅僅是這樣。
最是書香能致遠,說的并不是什么深刻哲理,也不是什么心靈雞湯,而是實實在在的大白話:人生長路漫漫,活法有很多種,而讀書是一種能讓我們走得比較遠的方式?;蛘呖梢赃@樣說,盡管一生漫長,一個人所擁有的時間、精力是有限的,讀書直接讓我們有機會通過感同身受去“經歷”更多,去多活一個我們想要卻不能或者不敢的人生。
……
記者聯系上吳素也老師。吳老師說,這是她第二年帶這個班的學生,這也是她寫給家長們的第二封信,她一直鼓勵家長多帶孩子們進行閱讀?!懊看慰荚嚦煽円怀鰜?,很多家長都不淡定,但能不能靜下心來一起尋找背后的原因?平時進行試卷分析,大部分學生的弱項還是閱讀。語文學科最重要的還是閱讀習慣和積累,家長不能總盯著孩子分數,要尋找背后的原因,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也需要家長的配合?!?/span>
在暑期前給家長們的信中,吳老師寫道:“空了請帶著孩子多逛逛書店,沒事就去書店走走,讓他在那種全民閱讀的氛圍中受到熏陶,也能安靜地讀會書,進而慢慢愛上閱讀。除了去書店,請在孩子出門隨身背的背包里,放上一本孩子喜歡的書,等車的時候、下課的間隙、候機大廳里,讓他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里隨時都可以讀書,這樣既避免了對手機的迷戀,又打發了他的時間。何樂而不為呢?”